新生儿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环境管理、体温监测、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护理。新生儿肺炎通常由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拒奶等症状。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鼻腔狭窄,分泌物易堵塞气道。护理时需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使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清理鼻腔分泌物。若痰液黏稠可遵医嘱采用雾化吸入,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
2、合理喂养
肺炎患儿易出现呛奶,应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保持45度斜抱姿势,奶瓶喂养选择小孔奶嘴。喂养后竖抱拍背15分钟,观察有无吐奶。对呼吸急促者可采用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液。
3、环境管理
维持室温24-26℃,湿度55%-65%,每日通风2次。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患感冒者需戴口罩。衣物选择纯棉材质,煮沸消毒后阳光下晾晒。
4、体温监测
每4小时测量腋温,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阿司匹林等药物。体温不升者用预热的包被包裹,放置于辐射台保暖。记录体温变化曲线,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肺炎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等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用利巴韦林颗粒。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使用输液泵维持5-8ml/kg/h。
护理期间需每日记录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尿量等指标。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肺功能康复,注意避开胸骨部位。出院后定期随访胸片,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按时接种肺炎疫苗。发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或出现三凹征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