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需要注意休息、预防感染、观察出血情况、调整饮食、避免性生活等事项。流产后的护理主要有保证充足休息、保持会阴清洁、监测出血量与腹痛、补充优质蛋白与铁元素、术后1个月内禁止同房等措施。
1、保证充足休息
流产后身体处于虚弱状态,建议卧床休息2-3天,之后逐渐恢复日常活动。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盆腔充血加重出血。睡眠时间应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有助于子宫内膜修复。部分药物流产者可能出现持续腹痛,需延长休息时间至症状缓解。
2、保持会阴清洁
流产后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需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勤换卫生巾。术后2周内禁止盆浴、游泳,防止逆行感染。若出现分泌物异味、外阴瘙痒等症状,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炎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或克霉唑阴道片。
3、监测出血与腹痛
正常流产后出血量应少于月经量,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如出血量突然增多、排出大血块或持续腹痛发热,需警惕宫腔残留或感染。药物流产后7-10天需复查B超,手术流产者若出血超过10天也应就医,必要时使用缩宫素注射液或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
4、调整饮食结构
术后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预防贫血。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不少于80克,帮助组织修复。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促进血液循环。维生素C有助于铁吸收,可搭配进食猕猴桃、鲜枣等水果。
5、禁止术后同房
流产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避免引发盆腔炎或再次妊娠。恢复同房后需严格避孕6个月以上,推荐使用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或避孕套等屏障法。意外妊娠可能导致胎盘粘连等并发症,两次妊娠间隔建议不少于半年。
流产后2周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情况,6个月内注意月经周期变化。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应避免瑜伽倒立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保持情绪稳定,如出现持续抑郁焦虑可寻求心理疏导。术后3个月可逐步恢复常规体检,重点关注血红蛋白与激素水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