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病灶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痛经、性交痛、不孕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2、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激素水平紊乱有关,常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痛经。轻症患者可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行子宫切除术。
3、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多由急性炎症迁延不愈导致,可能伴随下腹坠痛、白带异常。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阴道凝胶等药物,同时配合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4、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见异常子宫出血。较小息肉可观察,较大息肉需行宫腔镜息肉切除术,术后可短期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复发。
5、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通常由无排卵性月经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导致,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单纯性增生可口服黄体酮胶囊调节,非典型增生需考虑子宫内膜切除术。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经期注意保暖。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适量补充维生素E。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可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定期妇科检查,出现异常出血或疼痛加重时及时就医,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