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使滤过面积减少或孔径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漏出,同时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水分和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滞留在体内形成水肿。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尿液泡沫增多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并限制蛋白质摄入。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大量血浆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后,血管内水分向组织间隙渗出,形成凹陷性水肿,常见于眼睑和下肢。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同时使用缬沙坦胶囊等药物减少蛋白尿。
3、水钠潴留
肾小球肾炎时肾脏排水排钠功能减退,体内水钠积聚。钠离子浓度升高会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进一步加重水潴留,表现为全身性水肿伴血压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治疗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监测体重变化。
4、RAAS系统激活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收缩,醛固酮促进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这种机制导致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加重水肿程度。患者可能伴随心悸、胸闷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卡托普利片等ACEI类药物抑制该系统活性,同时限制钾的摄入。
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肾小球肾炎引发的炎症反应会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等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和水分更易渗出血管。这种水肿多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活动后下肢明显。患者可能有关节酸痛、发热等炎症表现。需卧床休息减轻水肿,避免抓挠皮肤,遵医嘱使用双嘧达莫片改善微循环。
肾小球肾炎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水肿明显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变化,出现呼吸困难或水肿急剧加重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诱发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