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通过血清淀粉酶检测、腹部CT扫描和超声检查3种方法辅助诊断。
1、血清淀粉酶检测
血清淀粉酶升高是胰腺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通常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到高峰。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常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该检查操作简便且结果快速,但需注意慢性胰腺炎或非胰腺疾病也可能导致淀粉酶轻度升高。检测时需结合脂肪酶水平综合判断,脂肪酶特异性更高且持续时间更长。
2、腹部CT扫描
增强CT是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胰腺水肿、坏死及周围渗出情况。CT严重指数评分可量化评估胰腺坏死范围和炎症程度,对中重度胰腺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扫描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胰周脂肪密度增高,严重者可见胰周积液或假性囊肿形成。该检查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3、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作为胰腺炎的初步筛查手段,尤其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超声能发现胰腺肿大、边缘模糊及胰管扩张,同时可检测胆总管结石等病因。虽然受肠气干扰可能影响观察,但具有无辐射、可重复操作的优点。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对胰腺假性囊肿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胰腺炎确诊需结合典型腹痛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日常应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饮食,戒酒并控制血脂。急性发作期需禁食胃肠减压,恢复期逐步过渡到低脂易消化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和胰腺功能,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并监测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