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四大原因引发小儿麻痹症

发布于 2025/07/05 09:00

小儿麻痹症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接触传染源、免疫力低下、不良卫生习惯及未接种疫苗。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导致瘫痪。预防关键在于及时接种疫苗、保持环境卫生和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1、病毒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直接接触患者粪便传播。病毒在肠道内繁殖后,可能侵入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初期表现为发热、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严重时病毒会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瘫痪。治疗需隔离患者并对症支持,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有助于中和病毒。

2、免疫缺陷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时,更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因素会削弱机体抵抗力。这类患儿感染后瘫痪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等严重并发症。需通过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药物。

3、卫生条件差

居住环境拥挤、缺乏清洁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会加速病毒传播。病毒在污水中可存活数月,通过苍蝇等媒介污染食物。改善环境卫生是重要预防措施,包括煮沸饮用水、规范处理粪便、使用肥皂洗手。出现肢体无力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急性期可考虑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疫苗未覆盖

未全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儿童缺乏特异性抗体保护。疫苗分为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灭活疫苗两种,我国现行免疫程序要求完成4剂次接种。漏种疫苗的儿童接触病毒后可能发生瘫痪型病例。对于确诊患者,康复期需配合针灸和肢体功能训练,可辅以维生素B1注射液促进神经修复。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方式是按时接种疫苗,我国已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家长需确保儿童完成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共4剂次接种。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儿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出现发热伴肢体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瘫痪患者需长期康复治疗以改善运动功能。保持环境清洁、正确处理排泄物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