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主要由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异常、毛囊周围炎症三个核心因素引起。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脱发,主要表现为头皮油脂分泌旺盛、头发逐渐稀疏变细。
1、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是脂溢性脱发的主要诱因。若父母存在脱发问题,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这与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性的遗传特性有关,敏感毛囊在雄激素作用下会逐渐萎缩。日常需减少熬夜、精神压力等诱发因素,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延缓进展。
2、雄激素水平异常
体内二氢睾酮水平升高会直接导致毛囊微小化。青春期后雄激素分泌增加,与5α-还原酶结合生成过量二氢睾酮,破坏毛囊正常生长周期。该过程常伴随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变细软等症状。临床可通过螺内酯片抑制雄激素作用,或采用低能量激光治疗改善毛囊功能。
3、毛囊周围炎症
马拉色菌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会加剧脱发进程。油脂堆积为真菌繁殖创造条件,导致毛囊周围出现红斑、瘙痒,长期炎症反应会损伤毛囊干细胞。治疗需联合酮康唑洗剂控制真菌感染,辅以维生素B6片调节皮脂分泌,同时避免频繁烫染等物理刺激。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选择温和洗发产品。洗头频率控制在2-3天一次,水温不宜过高。若脱发区域持续扩大或伴随明显红肿,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毛囊检测,必要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