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肺动脉栓塞,其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严重肺炎、大面积肺不张等。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右心室负荷急剧增加导致,需紧急干预以防止心力衰竭。
肺动脉栓塞是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后,肺血管阻力骤增,右心室为克服阻力而代偿性扩张,最终引发右心衰竭。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咯血、胸痛,需通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或手术取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及肺部感染可加重肺动脉高压,诱发右心功能不全,需通过氧疗、支气管扩张剂及抗感染治疗缓解。严重肺炎如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因炎症介质释放和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需针对性抗感染并辅以呼吸支持。大面积肺不张使肺血管床减少,右心排血阻力增加,需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体位引流解除肺不张。其他如高原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也可通过类似机制引发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同时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水钠潴留。若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塞复发。对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及时控制感染和缺氧诱因。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晕厥或下肢水肿时,须立即就医排查肺动脉栓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