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发布于 2025/07/05 10:44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学习急救知识等方式实现。急性心肌梗死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相关。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片。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2、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动物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

3、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存在冠心病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0岁开始筛查。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等异常时,应及时进行冠脉CTA或造影检查。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血管病变。

4、遵医嘱用药

确诊冠心病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调脂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钙片。合并心绞痛者可备用硝酸甘油片。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出现牙龈出血、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5、学习急救知识

掌握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方法。突发胸痛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15分钟未缓解立即呼叫急救。家庭成员应熟悉附近有胸痛中心的医院位置,争取黄金120分钟救治时间。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需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脂等指标变化趋势。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外出携带急救卡,注明基础疾病和用药信息。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先兆症状时及时就医排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餐后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