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鼠咬过的生红薯即使煮熟后也不建议食用。老鼠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其唾液或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
红薯被老鼠啃咬后,病原体可能通过牙齿接触渗入食物内部,普通烹饪温度难以完全灭活所有微生物。常见风险包括鼠疫杆菌、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等,这些病原体可导致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严重疾病。加热处理虽然能杀灭部分细菌,但无法彻底消除病毒和细菌毒素。尤其是红薯内部疏松结构更易残留污染物,单纯切除咬痕部位也不能保证安全。
特殊情况下若必须食用,需切除咬痕周围3厘米以上组织,经100摄氏度持续煮沸15分钟以上。但该方法仍不能完全排除汉坦病毒等耐热病原体的风险,免疫低下人群更需严格避免。部分地区的鼠类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其传播特性尚未明确研究。
建议立即丢弃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并对存放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接触过污染食物者需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接触部位,观察2周内是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日常储存红薯等根茎类蔬菜应使用密封容器,避免暴露于潮湿阴暗环境。若误食后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