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发病年龄较小时即可出现症状,多数患者在1-2岁开始表现出异常出血倾向,部分患者可能在新生儿期或成年后发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由于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导致。婴幼儿期发病较为常见,患儿在学会爬行或行走时,轻微外伤即可出现关节、肌肉或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瘀斑、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自发性出血概率可能降低,但创伤后出血风险持续存在。部分轻型血友病患者可能到成年后因手术或严重外伤才被发现。新生儿期发病相对少见,多表现为脐带残端出血或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血友病的诊断需通过凝血功能检测和基因分析确认,早期诊断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
血友病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定期接受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建议患者及家属学习基本止血方法,家中常备止血药物,出现严重出血时立即就医。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凝血功能,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