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大肠息肉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5 12:50
发布于 2025/07/05 12:50
小孩大肠息肉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贫血、肠套叠等。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便血是大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大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息肉表面黏膜破损或摩擦导致出血,血液通常不与粪便混合。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内裤或厕纸是否有血迹,长期少量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位置,高频电凝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息肉较大时可引起间歇性脐周或下腹部隐痛,排便后可能缓解。息肉导致肠蠕动异常或部分肠梗阻时会出现阵发性绞痛,可能伴有腹胀、恶心等症状。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判断息肉大小和位置,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需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直肠息肉可能引起里急后重感或排便不尽感,表现为频繁蹲厕但排便量少。结肠息肉可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形状变细或呈铅笔样。症状持续超过2周时家长应带孩子就诊,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儿童常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清肠。
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等贫血表现,血红蛋白检测可发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对于不明原因贫血的儿童,即使没有明显便血也应进行胃肠镜检查。贫血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颗粒等补铁药物。
带蒂息肉可能成为肠套叠的起点点,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腹部触诊可及腊肠样包块,空气灌肠检查既能诊断又可进行复位治疗。反复发作或复位失败的肠套叠需腹腔镜手术处理,术中同时切除息肉防止复发。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量。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对于有息肉病家族史的儿童建议提早开始肠镜监测。术后患儿需遵医嘱复查,注意观察有无便血复发或腹痛等症状。
上一篇 : 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有哪些
下一篇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能根治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