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有血块可能与子宫内膜脱落、子宫收缩异常、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月经血块通常由子宫内膜组织与血液混合形成,若伴随痛经或出血量异常,需警惕病理性原因。
1、子宫内膜脱落
月经期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大块内膜组织与血液混合可形成血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表现为暗红色或紫红色团块,无明显疼痛。建议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力不足可能导致经血滞留形成血块,常伴随经期延长。可能与前列腺素分泌失衡有关,可表现为下腹坠胀感。适量饮用姜茶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少腹逐瘀胶囊等中成药调理。
3、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力,使经血淤积形成较大血块,通常伴随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症状明显者可考虑桂枝茯苓胶囊、宫瘤消胶囊等药物,或行肌瘤剔除术。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发强烈宫缩形成血块,特征为进行性痛经。CA125检测和腹腔镜可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散结镇痛胶囊,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5、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会导致经血不易凝固,反而形成松散血块,可能伴随牙龈出血等症状。需完善凝血四项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片等药物干预。
月经期出现血块时建议记录出血量、血块大小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生冷食物,每日温水清洗会阴1-2次。若血块直径超过3厘米或连续数月出现,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