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胃溃疡需通过胃镜活检确诊,典型表现包括溃疡边缘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周围黏膜皱襞中断等。主要鉴别方式有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评估、肿瘤标志物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
1、胃镜检查
胃镜是诊断恶性胃溃疡的核心手段,可直接观察溃疡形态。恶性溃疡多呈火山口状,边缘隆起且质地脆硬,周围黏膜可能出现卫星病灶。检查过程中需对溃疡边缘及基底进行多部位活检,取材深度应达到黏膜肌层以提高检出率。胃镜下染色技术或放大内镜有助于鉴别早期癌变。
2、病理活检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金标准,需至少取6-8块组织送检。恶性溃疡病理特征包括腺体结构紊乱、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及间质浸润。对于高度怀疑病例,可加做免疫组化检测如CEA、p53等标记物。活检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时,建议2-4周后重复胃镜复查。
3、影像学评估
增强CT或超声内镜可评估溃疡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恶性溃疡常见胃壁增厚超过1厘米、层次结构破坏、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表现。超声内镜能准确判断肿瘤侵犯层次,对T分期具有重要价值。PET-CT适用于排查远处转移灶。
4、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CEA、CA19-9、CA72-4等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标志物持续升高提示恶性可能,但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部分胃癌患者可出现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降低或血清胃泌素17异常。
5、幽门螺杆菌检测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良性溃疡关系更密切,但该菌也是胃癌Ⅰ类致癌原。快速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阳性时,需警惕长期感染导致的黏膜癌变风险。根除治疗后溃疡未愈或复发者应加强恶性排查。
出现上腹疼痛持续加重、体重骤降、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确诊恶性胃溃疡后需根据分期选择内镜下切除、手术或综合治疗。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物,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胃镜检查。治疗期间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维持口腔清洁,避免粗糙食物刺激溃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