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溢液出血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乳腺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扩张通常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乳腺导管内壁细胞脱落堆积可能导致导管阻塞,引发无菌性炎症,表现为单侧乳头淡黄色或血性溢液。日常可通过热敷缓解胀痛,若合并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2、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由细菌感染或乳汁淤积导致,常伴随乳房红肿热痛及脓性溢液。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急性期需排空乳汁并遵医嘱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控制感染,形成脓肿时需穿刺引流。
3、乳腺纤维腺瘤
青年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瘤体压迫血管可能导致少量血性溢液。超声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肿块。直径小于3厘米且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增长迅速或伴有疼痛时可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发生于主乳管内,瘤体脆弱易出血,表现为单孔间歇性血性溢液。乳管镜检查可见乳头状新生物,需通过乳管镜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5、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等恶性肿瘤侵犯血管时会出现暗红色溢液,可能伴随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无痛性肿块。需通过钼靶、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分期,根据情况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术联合放疗或靶向治疗。
日常应避免挤压乳房,选择透气棉质内衣减少摩擦。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关注溢液颜色、性状变化。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筛查,高危人群需缩短检查间隔。出现血性溢液时禁止热敷,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完善乳管镜、细胞学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