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能检查出大肠癌,检查大肠癌必做的三个检查主要有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影像学检查。
1、肠镜检查
肠镜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肠镜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对早期癌变、息肉恶变有较高检出率。检查前需严格清肠准备,过程中可能伴随腹胀或轻微疼痛,但多数患者可耐受。疑似病例需结合病理检查确诊,肠镜发现异常增生或溃疡时建议进一步做免疫组化分析。
2、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筛查大肠癌,适合无症状人群初筛。该检查对右半结肠癌灵敏度较高,但易受饮食或胃肠出血干扰出现假阳性。连续三次检测可提高准确性,阳性结果需结合肠镜明确病因。日常服用铁剂或摄入动物血液可能影响结果,检测前应遵医嘱调整饮食。
3、影像学检查
CT结肠成像或MRI可辅助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者。增强CT能显示肠壁增厚及淋巴结肿大,对晚期分期有重要价值。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更精准,可鉴别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影像学检查不能替代病理诊断,通常与肠镜联合应用。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高危因素者每3-5年做一次肠镜。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保持规律运动可降低发病风险。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