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生殖因素以及慢性炎症刺激等。卵巢癌可能与BRCA基因突变、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接触石棉等有害物质、未生育或晚育、盆腔炎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约10%-15%的卵巢癌与遗传性基因突变相关,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患病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性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建议有高危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基因筛查,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2、内分泌因素
长期雌激素暴露可能刺激卵巢上皮增生,如初潮早、绝经晚、无生育史等情况。外源性雌激素补充治疗超过5年也可能增加风险。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可通过激素水平检测评估,必要时采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干预。
3、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石棉、滑石粉等工业原料,或环境中存在的电离辐射,可能诱发卵巢细胞恶性转化。职业暴露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出现腹胀、盆腔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术。
4、生殖因素
未生育女性卵巢持续排卵可能导致上皮损伤修复异常,而妊娠哺乳期的排卵抑制具有保护作用。多次妊娠、哺乳可降低风险,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增加交界性肿瘤概率。建议适龄婚育,避免反复促排卵治疗。
5、慢性炎症刺激
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慢性炎症状态,可能通过细胞因子持续刺激导致恶变。临床常见下腹坠痛、性交痛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病灶。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预防卵巢癌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高脂肪饮食,适量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建议3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CA125检测,有家族史者需提前开始筛查。出现不明原因腹胀、消化不良、尿频等症状超过2周应及时就诊。所有治疗决策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