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豆腐渣样白带、排尿痛、性交痛及外阴红肿。霉菌性阴道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属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改善。
1、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霉菌性阴道炎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剧烈瘙痒感,夜间可能加重。瘙痒可能与真菌刺激局部神经末梢有关,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2、豆腐渣样白带
白带呈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是特征性表现,由真菌菌丝和脱落上皮细胞混合形成。白带量可能增多但通常无明显异味,可能附着在阴道壁或外阴处。治疗需使用制霉菌素阴道栓、氟康唑胶囊等药物,同时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3、排尿痛
排尿时出现灼热感或刺痛,可能与炎症刺激尿道口周围组织有关。严重时可伴尿频尿急,但尿常规检查通常无异常。除抗真菌治疗外,建议多饮水稀释尿液,减少酸性尿液对受损黏膜的刺激。
4、性交痛
性交时阴道黏膜摩擦可引发疼痛,与阴道壁充血水肿及微小溃疡有关。急性期应避免性生活,治疗期间使用保妇康栓等药物促进黏膜修复,必要时可配合外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
5、外阴红肿
外阴皮肤和黏膜可能出现弥漫性红肿,严重时伴皲裂或湿疹样改变。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渗出所致。除规范用药外,可短期使用硼酸洗液湿敷,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减少摩擦。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洗阴道,维持正常菌群平衡。日常选择宽松透气衣物,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以防真菌滋生。治疗期间按疗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配偶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若反复发作超过4次/年,需排查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潜在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