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护理手足口病患儿需做好隔离消毒、症状监测、饮食调整、皮肤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
1、隔离消毒
患儿应单独居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玩具、餐具及常接触物品,每日开窗通风。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用流动水洗手,患儿粪便需用漂白粉覆盖消毒后再处理。隔离期通常为发病后2周或症状完全消失。
2、症状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3-4次,观察口腔疱疹是否影响进食。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肢体抖动或呕吐需立即就医。记录皮疹变化情况,出现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继发感染。可使用电子体温计避免水银体温计破碎风险。
3、饮食调整
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少量多次喂食保证营养摄入,必要时使用吸管辅助饮水。可适量食用冰淇淋缓解口腔疼痛,但糖尿病患儿需谨慎。
4、皮肤护理
皮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避免抓挠导致感染。臀部皮疹每次便后需用温水清洗,保持局部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消毒。
5、并发症观察
警惕脑炎症状如嗜睡、惊跳或肢体无力,心肌炎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仍可能排毒,2周内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密切接触者需观察10天。
护理期间家长需保持耐心,患儿因口腔疼痛可能拒食哭闹。恢复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溃疡愈合,如蒸蛋羹、豆浆等。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游乐场等公共场所,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用品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玩具可用紫外线消毒柜处理。若家庭中有多个儿童,健康者建议暂时分开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