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主要由职业暴露、饮食摄入、药物或化妆品使用不当、环境污染及意外接触等因素引起。汞中毒的常见病因主要有职业性汞接触、食用受污染海鲜、使用含汞药物或化妆品、居住地环境污染、误服含汞物质等。
1、职业性汞接触
长期从事汞矿开采、温度计制造、牙科材料制备等职业的人群,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汞蒸气或皮肤接触液态汞导致中毒。职业性汞中毒通常表现为手部震颤、牙龈炎、情绪异常等症状。这类患者需立即脱离接触环境,并使用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青霉胺片等驱汞药物治疗。
2、食用受污染海鲜
大型深海鱼类如金枪鱼、剑鱼等可能蓄积甲基汞,频繁食用会导致有机汞中毒。有机汞具有神经毒性,可能引发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视野缩小等症状。建议控制高汞鱼类摄入频率,孕妇及儿童更需谨慎。急性中毒时可使用二巯丁二酸胶囊进行螯合治疗。
3、含汞产品使用不当
某些中药如朱砂、化妆品如美白霜可能含无机汞化合物,长期使用可通过皮肤吸收或误服引发中毒。表现为肾功能损害、色素沉着等症状。需停用相关产品,严重者需用二巯丙醇注射液治疗,同时监测尿汞含量。
4、居住地环境污染
居住在汞矿周边或化工厂下游区域,可能通过污染的空气、水源持续接触汞。慢性暴露可导致记忆力减退、蛋白尿等,儿童可能出现粉红色手足症。应改善居住环境,配合使用硫代硫酸钠注射液促进汞排泄。
5、误服含汞物质
儿童误吞水银体温计中的液态汞或成人误服含汞农药,会造成急性汞中毒。可能出现腹痛、血尿、急性肾小管坏死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洗胃,并使用二巯丁二酸钠注射液联合血液净化治疗。
预防汞中毒需加强职业防护装备使用,避免食用已知高汞鱼类,谨慎选择药品化妆品。居住于工业区者应定期检测环境汞含量,家庭需妥善保管含汞物品。出现不明原因震颤、牙龈炎或肾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检测血汞尿汞指标。轻度中毒者通过脱离接触和营养支持可逐步恢复,中重度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驱汞治疗和器官功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