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引起。急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或头痛等症状,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反应。
1、病毒感染
鼻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是急性鼻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鼻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清水样鼻涕、咽痛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洗鼻腔,或遵医嘱服用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2、细菌感染
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细菌可能在病毒感染后继发感染鼻黏膜。此时鼻涕可能转为脓性,伴有明显鼻窦区压痛。需通过鼻分泌物检查确认病原体,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3、过敏反应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引发IgE介导的鼻黏膜变态反应。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黏膜苍白水肿。确诊需结合过敏原检测,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或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抗过敏药物。
4、环境刺激
冷空气、干燥、烟雾或化学气体等物理化学因素可直接损伤鼻黏膜。这类鼻炎症状较轻,脱离刺激环境后多可自行缓解。日常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刺激。
5、免疫功能下降
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导致免疫力降低时,鼻腔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患者易反复发生鼻炎,且病程可能迁延。需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预防急性鼻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湿度,过敏体质者应减少接触已知过敏原。急性期可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饮食宜清淡多饮水。若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脓涕、面部胀痛等表现,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