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
1、右上腹疼痛
右上腹疼痛是肝内胆管结石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可能与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硫酸阿托品片等解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时需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解除梗阻。
2、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肝内胆管结石导致胆管梗阻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患者可伴有皮肤瘙痒,与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需通过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结石位置,必要时行胆管切开取石术。
3、发热寒战
发热寒战多提示合并胆道感染,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症状。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易引发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患者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感染严重者需急诊手术引流。
4、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随出现,因胆道梗阻刺激内脏神经反射引起。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患者应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低脂饮食。反复呕吐者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可检测血钾、血钠水平。
5、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胆汁淤积的典型表现,以四肢和躯干为主,夜间加重。血清胆酸水平升高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是主要原因。患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顽固性瘙痒需考虑血浆置换或鼻胆管引流等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等,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腹痛加重、持续高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胆道冲洗,预防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