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三个主要因素引起。脑梗塞是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可能遗留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后遗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能损伤脑血管内皮,促使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可能阻塞大脑中动脉等主要血管。患者常伴随头晕、短暂性黑蒙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必要时需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2、心源性栓塞
房颤患者左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脑部血管。此类栓塞多突发且梗死范围较大,可能表现为意识丧失、偏侧肢体无力。需长期服用利伐沙班片预防血栓,对于持续性房颤可考虑左心耳封堵术。心脏彩超检查能明确血栓来源。
3、小动脉闭塞
长期吸烟或高血压可能使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导致腔隙性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单纯运动性轻偏瘫等局灶症状,头部CT显示直径小于15毫米的病灶。控制血压是关键,可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配合戒烟等生活方式调整。此类梗塞预后较好但易复发。
预防脑梗塞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出现突发性头痛、行走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静脉溶栓黄金时间窗。既往患者应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每半年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