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问题困扰着无数中老年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降糖过程中隐藏着比高血糖更危险的地雷。一位69岁的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用药不当导致严重并发症离世,这个惨痛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降糖药不能随便停,但也不能随便吃
1、擅自停药是大忌
血糖稳定就停药?这是最危险的做法。血糖波动比持续高血糖更伤血管,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随意加量要不得
看到血糖升高就自行加药,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降糖药调整必须遵医嘱。
3、药物混搭有讲究
不同机制的降糖药不能随意组合使用,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肝肾负担。
二、服药时间有讲究,吃错等于白吃
1、餐前餐后要分清
磺脲类需餐前30分钟,双胍类可随餐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必须与第一口饭同服。
2、漏服补救有原则
发现漏服后2小时内可补服,超过时间就不要补了,切忌下次加倍服用。
3、服药时间要固定
每天固定时间服药,保持血药浓度稳定,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三、这些食物是降糖药"天敌"
1、酒精类饮品
可能引发严重低血糖,特别是空腹饮酒时更危险。
2、高脂高糖食物
会抵消药效,导致血糖剧烈波动。
3、某些水果要当心
葡萄柚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四、定期检查不能省
1、肝肾功能监测
长期用药可能影响肝肾,每3-6个月要检查一次。
2、血糖监测要规律
不能单凭感觉,要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
3、并发症筛查
每年要做眼底检查、神经病变筛查等,早发现早干预。
五、生活方式要配合
1、饮食控制是基础
定时定量,均衡营养,控制总热量摄入。
2、适度运动不可少
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作息规律很重要
熬夜、压力大都会影响血糖稳定。
降糖治疗是个系统工程,药物只是其中一环。记住,再好的降糖药也抵不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其把希望全寄托在药物上,不如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坚持运动、规律作息,这才是控制血糖的长久之计。如果发现血糖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为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