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禁食观察、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化学毒素、动植物毒素、寄生虫感染、病毒污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误食有毒食物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勺柄轻压舌根刺激咽部诱发呕吐,重复进行直至呕吐物澄清。但强酸强碱腐蚀性毒物或昏迷患者禁止催吐,避免加重食管损伤或误吸。催吐后需用温水漱口清除残留胃酸。
2、补充水分
呕吐腹泻会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补充20-30毫升液体,分5-6次摄入。观察尿液颜色变浅说明补水充足。含糖饮料可能加重腹泻,不建议饮用。严重脱水可能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
3、禁食观察
急性期需禁食4-6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从米汤、稀粥等流食开始尝试。避免油腻、高纤维、乳制品等难消化食物。记录呕吐频率、粪便性状、体温变化等指标,若12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血便需就医。
4、药物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缓解腹泻、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寄生虫感染需用阿苯达唑片,化学毒素中毒可能需活性炭吸附。切勿自行服用止吐药掩盖病情。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血便、少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诊。保留可疑食物样本或呕吐物供检测。重症可能需洗胃、静脉补液或特效解毒剂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老人出现症状应提早就医。
预防食物中毒需做到生熟分开存放,肉类海鲜彻底加热,隔夜菜充分复热。处理食材前洗手,砧板刀具定期消毒。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店铺,避免食用野生动植物。家中常备口服补液盐,出现症状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恢复期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