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患者需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定期复查、合理用药及调整生活习惯。慢性中耳炎是耳部黏膜及骨质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导致,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耳痛、耳漏等症状。
1、保持耳道干燥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或棉球堵住外耳道。耳道潮湿易滋生细菌,可能加重炎症或诱发感染。若耳道不慎进水,可将头部倾斜使水流出,再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避免深入耳道内部。
2、避免感染
避免用力擤鼻涕或呛咳,防止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感冒或鼻炎发作时需及时治疗,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对中耳的影响。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减少耳道黏膜的慢性刺激。
3、定期复查
慢性中耳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进行耳内镜、听力检查等评估病情。若出现耳痛加重、分泌物增多或听力骤降,应立即就医。长期未控制的炎症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胆脂瘤或听力不可逆损伤。
4、合理用药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局部治疗,化脓性感染需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长期滥用滴耳液,防止药物性耳损伤。
5、调整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戒烟限酒,避免尼古丁和酒精对耳部微循环的不良影响。适度锻炼增强体质,降低上呼吸道感染概率。
慢性中耳炎患者需长期管理,避免反复发作。日常可练习捏鼻鼓气法帮助调节中耳压力,但急性感染期禁用。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如面瘫、眩晕等,需考虑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建议每3-6个月进行耳科专科随访,监测听力变化及鼓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