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夹板固定需注意保持脊柱稳定、避免二次损伤、观察肢体感觉及血运情况等。固定过程中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并定期复查调整。
1、保持脊柱稳定
夹板固定后应严格卧床休息,禁止随意翻身或坐起。搬运时需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头颈胸腰成一直线。床垫选择硬板床,可在腰部下方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若固定期间出现异常活动或疼痛加重,需立即就医。
2、避免二次损伤
固定夹板松紧度应适宜,过紧可能压迫皮肤导致压疮,过松则失去固定作用。禁止自行拆除或调整夹板,洗澡时用防水敷料保护固定部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可能引起脊柱震动的动作,排便时使用便盆减少体位改变。
3、观察肢体情况
每日检查固定远端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若出现苍白、麻木或刺痛提示神经血管受压。观察是否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这可能是脊髓损伤加重的表现。记录肢体活动能力变化,发现肌力下降需紧急处理。
4、专业操作要求
夹板固定需在影像学引导下完成,确保骨折端对位良好。颈椎骨折常用头颈胸矫形器,胸腰椎骨折多采用过伸位支具。固定后需拍摄X线片确认位置,并根据愈合情况每4-6周调整固定方案。
5、康复管理
固定期间可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但禁止主动屈曲脊柱。拆除夹板后需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动作。营养补充应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骨痂形成。
脊柱骨折固定期间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预防泌尿系感染,饮食选择高纤维食物避免便秘。定期进行肺部深呼吸训练预防坠积性肺炎,可使用吹气球等辅助方式。心理上需保持积极心态,家属应协助完成日常护理并关注情绪变化,恢复后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水中步行等低冲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