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长小白点可能是睑裂斑或结膜结石,通常与紫外线刺激、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1、睑裂斑
睑裂斑是结膜变性导致的黄白色隆起,常见于中老年人。长期紫外线暴露、风沙刺激或慢性结膜炎可能诱发,表现为靠近角膜缘的三角形斑块,一般无疼痛感。若伴随充血或异物感,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切除。
2、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白色颗粒,多因慢性结膜炎或干眼症导致。患者常有摩擦感、流泪等症状,较小结石可随眨眼自行脱落,突出结膜表面的结石需由医生用针头剔除,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3、脂肪粒
眼周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时,可能形成粟丘疹。与油脂堵塞、过度摩擦或护肤品使用不当有关,表现为针尖大小白色囊肿。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挤压以防感染,顽固性脂肪粒可通过二氧化碳激光祛除。
4、角膜炎
病毒性或细菌性角膜炎早期可能出现点状浸润灶,伴随畏光、视力模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需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细菌感染者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同时避免佩戴隐形眼镜。
5、翼状胬肉
初期翼状胬肉呈现灰白色膜状增生,与紫外线、粉尘刺激相关。进展期会侵入角膜影响视力,早期可滴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抑制生长,广泛增生需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
日常需注意眼部防晒,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揉眼或使用刺激性化妆品;规律热敷促进睑板腺分泌;干眼症患者应补充人工泪液。若白点持续增大、影响视力或伴随红肿疼痛,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