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患者的并发症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7/06 07:13

中暑患者的并发症可通过降温处理、补液治疗、器官功能支持、药物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中暑并发症通常由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引起,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是核心措施,包括脱离高温环境、冷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大血管处。体温超过40摄氏度需采用冰盐水灌肠或体外降温设备。降温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肛温,避免体温骤降导致寒战反应。对于热射病患者,应在1小时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

2、补液治疗

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补液速度根据尿量调整,维持每小时尿量30-50毫升。合并低钠血症时需谨慎纠正血钠浓度,24小时内血钠上升不超过8-10mmol/L。可配合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器官功能支持

急性肾损伤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衰竭患者可考虑人工肝支持系统。出现ARDS时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氧合指数大于200mmHg。心肌损伤需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脑水肿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4、药物干预

抽搐发作时静脉推注地西泮注射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应激性溃疡预防可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继发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避免使用水杨酸盐类退热药物以免加重凝血障碍。

5、中医调理

恢复期可服用生脉饮口服液益气养阴,暑热烦渴适用清暑益气汤加减。针灸选取百会、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改善微循环,刮痧疗法有助于疏散暑邪。饮食宜选用绿豆汤、西瓜翠衣等清热解暑食材,忌食辛辣油腻。

中暑并发症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温度22-25摄氏度。恢复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外出时应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复诊。患者及家属应学习识别早期中暑症状,如出现头晕恶心等表现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