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骨头一般能长在一起,但愈合效果与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及个人体质有关。
骨折后骨组织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通过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骨性骨痂和骨痂改建四个阶段完成愈合。简单骨折如闭合性骨折、无移位骨折在正确固定后,通常4-8周可形成稳定骨痂。儿童因成骨细胞活跃,愈合速度比成人快。及时复位、规范固定、保证局部血供是促进愈合的关键因素,期间需避免患处负重或过早活动。
严重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或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质疏松患者因骨量减少,愈合能力会下降。糖尿病、营养不良或长期吸烟会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折线持续存在甚至形成假关节。这类情况需手术清除坏死骨组织,必要时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材料辅助修复。
骨折恢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质和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适量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出现患处异常肿胀、持续疼痛或固定器松动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