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6 07:51
发布于 2025/07/06 07:5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需注意筛查时间、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配合、检查后护理及定期随访等事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严重时可致盲,规范筛查对预防视力损害至关重要。
首次筛查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进行,以较晚者为准。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或胎龄小于34周的婴儿属于高危人群。筛查需根据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决定复查间隔,通常1-2周重复检查直至血管发育完全。错过最佳筛查时间可能导致病变进展延误治疗。
检查前1小时避免喂食以防呕吐,使用散瞳眼药水前需确认无药物过敏史。家长应准备包被安抚婴儿,检查室温度需维持在26-28℃。告知医生新生儿有无呼吸暂停、吸氧史等高风险因素。散瞳后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属于正常反应。
检查时需用开睑器暴露眼球,家长应固定婴儿四肢防止挣扎。医生通过间接检眼镜和巩膜压迫器观察周边视网膜。检查可能导致短暂不适但无创伤,全程约5分钟。哭闹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不建议使用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散瞳效果持续6-8小时,期间避免强光直射眼睛。观察有无结膜充血或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迹象。筛查后1小时内暂缓喂食防止呛奶。发现眼睑肿胀或持续哭闹需及时就医。检查器械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无病变者每2-3周复查直至视网膜血管化完成。1-2期病变需每周随访,3期以上需48小时内接受激光或抗VEGF治疗。即使筛查正常,早产儿3岁前应每半年进行屈光检查。家长需记录筛查报告并关注追视、畏光等异常视觉行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后应保持日常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母乳喂养有助于视网膜发育,补充维生素E和DHA可能改善视觉预后。居住环境光线宜柔和,避免闪光灯直射。发现眼球震颤、斜视或瞳孔发白等表现需立即就诊。定期进行发育评估,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保护视力发育。
上一篇 : 颈部甲状腺疼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下一篇 : Burkitt淋巴瘤又叫什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