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不放支架需根据病情决定,通常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三种方法改善病情。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尼莫地平片等。他汀类药物有助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钙拮抗剂能改善脑部血流。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对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都至关重要。控制血压需将收缩压维持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减少高盐饮食。血糖管理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7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不超过10毫摩尔每升。戒烟可显著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规律运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应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重度狭窄或有症状患者,除支架植入外还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内膜切除术通过外科手术直接切除血管内斑块,适用于颈动脉分叉处病变。支架植入创伤较小但存在再狭窄可能,两种手术均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进行血管影像学复查。出现新发头痛、言语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每日监测血压早晚各一次,避免剧烈情绪波动。饮食选择橄榄油等健康油脂,适量进食深海鱼类。运动以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避免突然用力或憋气动作。每3-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出现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等脑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