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会导致肠粘膜溃疡吗 细菌性痢疾易引起4大并发症

发布于 2025/07/06 08:07

细菌性痢疾会导致肠粘膜溃疡,还可能引起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败血症、反应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累及结肠远端,严重时可导致肠粘膜溃疡甚至更深层组织损伤。

1、肠粘膜溃疡

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粘膜溃疡主要发生在结肠远端。志贺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后繁殖,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加剧。随着炎症发展,肠粘膜表面可形成多发性浅表溃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并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

2、肠穿孔

严重细菌性痢疾可导致肠穿孔,多发生在溃疡较深的部位。肠壁全层坏死穿孔后,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等。这种情况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如肠穿孔修补术或肠造瘘术,同时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3、中毒性巨结肠

中毒性巨结肠是细菌性痢疾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重症患者。结肠平滑肌麻痹导致肠管扩张,肠壁变薄,可进展为肠穿孔。临床表现为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强效抗生素,必要时需行结肠切除术。

4、败血症

志贺菌入血可引起败血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同时进行液体复苏等支持治疗。

5、反应性关节炎

细菌性痢疾后2-4周可能出现反应性关节炎,属于感染后免疫反应。典型表现为非对称性下肢大关节肿痛,可伴有结膜炎或尿道炎。治疗以休息为主,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严重者需考虑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细菌性痢疾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发病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逐渐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帮助粘膜修复。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治愈后仍需定期复查肠镜,评估肠粘膜修复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