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脐炎和新生儿鹅口疮。这些疾病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治疗。
1、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感染,可能与产道感染、胎膜早破或医疗器械污染有关。典型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拒奶及皮肤黄疸加重。治疗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同时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常见病原体为B族链球菌或呼吸道合胞病毒。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发绀等。临床常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红霉素等药物,严重者需氧疗支持。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该病多由大肠埃希菌或B族链球菌经血行感染脑膜,表现为前囟饱满、尖叫样哭闹及抽搐。确诊需腰椎穿刺检查,治疗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万古霉素等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4、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脐周红肿、渗液伴臭味是典型症状。轻症可用碘伏消毒,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并发败血症需住院治疗。
5、新生儿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引起,表现为颊黏膜或舌面白色乳凝块样斑膜。可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哺乳前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需注意奶具消毒以防复发。
预防新生儿感染需做好产前检查,分娩时严格无菌操作。日常护理中注意手卫生,脐部保持干燥清洁。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力,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病房需定期消毒,避免探视人员过多接触新生儿。家长应学会识别危急症状如呼吸暂停、抽搐等,及时送医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