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主要表现为小腹坠胀疼痛、痛处固定拒按,可能伴随经血紫暗有块、乳房胀痛等症状。痛经气滞血瘀证通常由情志不畅、寒邪侵袭、气血运行受阻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等方式缓解。
1、小腹坠胀疼痛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腹痛多表现为小腹持续性坠胀疼痛,疼痛性质以刺痛或绞痛为主,按压时痛感加剧。月经来潮前1-2天症状开始显现,经期第1-2天疼痛达到高峰。这与气血运行不畅、胞宫脉络瘀阻有关,可能伴有经期腰骶部酸胀。日常可热敷小腹帮助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元胡止痛片、血府逐瘀胶囊等中成药。
2、痛处固定拒按
患者常能明确指出疼痛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区域,疼痛位置固定不移,触碰或按压时疼痛明显加重。体检可见小腹肌肉紧张,部分患者伴有腹股沟区牵涉痛。这种表现与瘀血内停、脉络不通直接相关,可能伴随经期头痛、面色晦暗。建议避免生冷饮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少腹逐瘀颗粒配合艾灸治疗。
3、经血紫暗有块
月经血颜色呈暗紫色或咖啡色,经血质地粘稠,可见大小不等的黑色血块排出,血块排出后腹痛可暂时减轻。这种表现提示宫腔内有瘀血滞留,多因气机郁滞导致血行不畅所致。部分患者会观察到经血中混有膜样组织。治疗需注重温经散寒,可考虑桂枝茯苓丸配合红外线理疗。
4、伴随乳房胀痛
约半数患者会在经前出现双侧乳房胀痛或刺痛,触摸有结节感,月经来潮后逐渐缓解。这是肝气郁结的典型表现,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可能伴有烦躁易怒、胸闷嗳气等肝郁症状。日常应保持情绪舒畅,必要时使用逍遥丸疏肝解郁,配合乳房穴位按摩改善循环。
5、周期紊乱加重
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常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腹痛程度与月经紊乱呈正相关。长期气血瘀滞可能影响卵巢功能,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卵障碍。治疗需调和气血,可选用调经活血片,配合八髎穴拔罐疗法。若持续3个月以上周期紊乱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
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寒,经前一周开始饮用玫瑰花茶或姜枣茶温通经脉。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促进气血运行,避免久坐不动。饮食上减少生冷、油腻食物摄入,适量增加山楂、黑木耳等活血食材。若疼痛影响生活或伴随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调理,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活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