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与脑萎缩是两种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前者是因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后者是脑组织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脑梗塞属于急性脑血管事件,脑萎缩多为慢性进展性病变。
1、病因差异
脑梗塞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或小血管病变引起,血栓阻塞脑血管导致局部供血中断。脑萎缩可能由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长期酗酒、缺氧性脑损伤或正常衰老导致,表现为神经元和突触的渐进性丢失。
2、病理特征
脑梗塞病理表现为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影像学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灶。脑萎缩在影像学显示为脑沟增宽、脑室扩大,全脑或局部体积缩小,但无急性坏死灶。
3、临床表现
脑梗塞突发偏瘫、失语或意识障碍,症状与梗死部位相关。脑萎缩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后期出现认知功能全面下降,病程进展缓慢。
4、诊断方法
脑梗塞需通过急诊CT排除出血后,MRI-DWI序列可确诊急性梗死灶。脑萎缩依赖MRI体积测量,结合认知量表评估,需排除其他痴呆病因。
5、治疗方向
脑梗塞急性期需溶栓或取栓恢复血流,后期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复发。脑萎缩以多奈哌齐片改善认知功能,配合康复训练延缓病情进展。
预防脑梗塞需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定期监测颈动脉斑块。延缓脑萎缩建议保持社交活动和脑力锻炼,地中海饮食有助于保护神经功能。两类疾病均需定期神经科随访,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