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查体。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与长期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基础步骤,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行走步态以及脊柱的生理曲度。通过触诊检查脊柱是否有压痛、叩击痛,评估肌肉紧张度和局部是否有肿胀。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医生被动抬高患肢,出现下肢放射痛为阳性结果,提示神经根受压。股神经牵拉试验用于检查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俯卧位,医生被动屈曲膝关节,出现大腿前侧疼痛为阳性。
2、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评估下肢肌力、感觉和反射功能。医生会测试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等肌群的肌力,并与健侧对比。感觉检查包括触觉、痛觉和温度觉,常用棉签和针头进行测试。膝反射和踝反射是必查项目,反射亢进或减弱均提示神经功能异常。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定位受损的神经节段。
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显示脊柱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但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CT检查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及钙化情况,对骨性结构显示优于MRI。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金标准,可多平面成像,清晰显示椎间盘退变程度、突出部位及神经受压情况。脊髓造影现已较少使用,仅在特殊情况下作为补充检查。影像学检查需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
4、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评估神经根受损程度和范围。肌电图能检测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帮助定位受损神经根节段。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鉴别周围神经病变与神经根病变。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可评估脊髓和中枢神经通路功能。这些检查对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无法替代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5、特殊检查
椎间盘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向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诱发疼痛复制症状,同时进行CT扫描观察造影剂分布情况。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可用于诊断性治疗,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特定神经根功能,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这些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时采用,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存在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查体后应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站和腰部负重。可进行热敷缓解肌肉痉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缓解疼痛。症状缓解后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桥式运动、飞燕式训练等增强脊柱稳定性。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弯腰搬重物,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如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