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常见类型主要有青枝骨折、骨骺骨折、完全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应力性骨折。儿童骨骼具有柔韧性和生长板的特点,骨折类型与成人存在差异。
1、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是儿童特有的不完全骨折,因骨骼柔韧性好,骨折时骨皮质仅一侧断裂,另一侧保持完整,形如折断青树枝。多发生于前臂和锁骨,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但畸形不明显。X线可见骨皮质皱褶或成角。通常采用石膏固定3-4周即可愈合,无须手术干预。
2、骨骺骨折
骨骺骨折指涉及生长板的损伤,根据Salter-Harris分型可分为五型。Ⅰ型为单纯骨骺分离,Ⅱ型最常见,骨折线通过生长板并累及干骺端。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可能影响骨骼发育。需通过MRI评估损伤程度,多数需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严重者需手术内固定。
3、完全性骨折
完全性骨折指骨皮质完全断裂,可分为横行、斜行、螺旋形等类型。常见于坠落伤或车祸伤,有明显畸形、异常活动及骨擦感。X线可明确骨折线走向和移位程度。治疗需根据情况选择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等特殊部位可考虑八字绷带保守治疗。
4、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因骨骼本身病变导致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骨折。常见于成骨不全、骨髓炎、骨囊肿等疾病,骨折部位可能有多发骨破坏灶。需治疗原发病,如成骨不全患儿可使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骨囊肿可行刮除植骨术。这类骨折愈合较慢,易发生再骨折。
5、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由重复微小损伤累积所致,多见于运动量大的学龄儿童。好发于胫骨、腓骨和跖骨,表现为渐进性局部疼痛,休息后缓解。早期X线可能阴性,骨扫描或MRI有助诊断。治疗以休息为主,严重者需石膏固定4-6周,恢复运动需逐步增加强度。
儿童骨折后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当进食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直至骨痂形成。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发现生长板损伤需长期随访至骨骼发育成熟。家长应注意看护,防止攀爬高处等危险行为,选择适合年龄的安全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