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怎么检查 慢性肾衰竭需做四个检查

发布于 2025/07/06 12:01

慢性肾衰竭可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四种方式诊断。慢性肾衰竭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方法,主要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其升高程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情况。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受饮食和脱水影响较大。血液检查还能检测电解质如血钾、血钙、血磷等,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血液检查需空腹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

2、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异常,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准确评估蛋白尿程度,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尿液检查还可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肾损伤。留取尿液时应清洁外阴,避免污染,晨起中段尿检测结果较准确。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肾脏超声、CT或MRI。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和结构,慢性肾衰竭晚期常出现肾脏萎缩。CT能更清晰显示肾脏病变,如结石、肿瘤或梗阻。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评估肾血管情况。影像学检查无创、安全,能帮助明确病因和判断预后。检查前需遵医嘱禁食或饮水,避免肠道气体干扰。

4、肾活检

肾活检是确诊慢性肾衰竭病因的金标准,通过穿刺获取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肾活检能明确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具体病理类型,指导治疗方案制定。肾活检属于有创检查,需排除出血倾向等禁忌证,术后需卧床休息24小时。病理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在目标范围。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水肿、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合并贫血或骨病者需针对性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