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性驼背可通过姿势矫正训练、支具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青年性驼背多由长期不良姿势、脊柱发育异常、强直性脊柱炎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胸椎后凸增大、肩背疼痛等症状。
1、姿势矫正训练
通过针对性锻炼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改善脊柱力学平衡。推荐靠墙站立训练,每日重复进行3组,每组保持5分钟;俯卧位飞鸟动作可激活斜方肌下束,每次完成10-15次。游泳尤其是蛙泳能有效拉伸胸椎,建议每周坚持2-3次。此类训练需持续3个月以上,配合日常保持挺胸收腹姿势。
2、支具治疗
适用于Cobb角20-40度的结构性驼背,常用波士顿式矫形支具。支具需每日佩戴20小时以上,每3个月复查调整松紧度。治疗期间需配合呼吸训练防止胸廓受限,夜间可改用软质体位保持垫。支具治疗周期通常为1-2年,需定期拍摄X线评估矫正效果。
3、手术治疗
针对Cobb角超过50度或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可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通过截骨矫形恢复胸椎生理曲度,术中配合自体骨移植促进融合。术后需佩戴硬质支具3-6个月,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脊柱活动度。少数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同步进行生物制剂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工作时保持视线与桌面呈30度角。睡硬板床时在腰部垫薄枕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每坐立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饮食中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背部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至骨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