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按动力来源分为哪两类

发布于 2025/07/06 12:43

关节活动度按动力来源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两类。

1、主动关节活动度

主动关节活动度是指通过肌肉自主收缩产生的关节运动范围,受神经支配和肌肉力量直接影响。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带动前臂上抬,或行走时股四头肌发力伸展膝关节。评估时需观察患者能否独立完成动作,常用于判断肌力、神经功能及运动协调性。若主动活动受限,可能与肌肉萎缩、周围神经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关,需结合肌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

2、被动关节活动度

被动关节活动度指在外力(如他人辅助或器械)作用下关节可移动的最大范围,与肌肉松弛状态下的关节结构特性相关。例如康复师帮助患者抬起瘫痪肢体测量髋关节屈曲角度。被动活动异常多提示关节囊挛缩、韧带粘连或骨性结构异常,需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被动活动度通常大于主动活动度,若两者差距显著增大,可能提示肌肉或神经功能障碍。

日常可通过适度拉伸维持关节灵活性,但避免过度被动牵拉导致韧带损伤。存在活动障碍时应尽早就医,针对性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松动术或手术干预。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增加关节负荷,中老年人群可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保护骨关节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