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超重人群、关节损伤者、长期负重劳动者及遗传易感人群。该病与年龄增长、体重负荷、关节外伤、职业习惯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
年龄增长是膝关节退行性变的核心因素。关节软骨随年龄增长逐渐磨损变薄,滑液分泌减少,关节缓冲能力下降。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软骨退化。日常需避免长时间蹲跪,建议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
2、超重人群
体重超标会显著增加膝关节承重压力。体重指数超过28时,膝关节负荷可达体重3-5倍,加速软骨磨损。肥胖还会诱发慢性炎症反应,促进关节退变。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爬楼梯、登山等高负荷活动。
3、关节损伤者
既往膝关节外伤如骨折、韧带撕裂或半月板损伤,会导致关节力学结构改变。创伤后关节面不平整会引发异常摩擦,创伤性关节炎发展10-15年后可能继发骨性关节病。运动时需佩戴护具,避免重复损伤。
4、长期负重劳动者
建筑工人、农民等需长期负重或保持蹲姿的职业人群,关节软骨长期承受高压。重复性应力刺激导致软骨细胞代谢异常,基质蛋白多糖流失。工作中应使用辅助工具分担负荷,每1小时变换姿势休息。
5、遗传易感人群
家族中有骨关节炎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3倍。COL2A1基因变异可能导致Ⅱ型胶原蛋白合成缺陷,使软骨抗压能力下降。此类人群需更严格控制体重,30岁后定期进行关节功能评估。
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需保持合理体重,避免关节过度负荷,选择平底软底鞋减少冲击。中老年人可适当补充氨基葡萄糖,关节不适时及时就医评估。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塞来昔布胶囊或双醋瑞因胶囊等药物,但需严格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