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在两种情况下具有传染性,一是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二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及时清洁双手。小儿病毒性脑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引起,需根据具体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
病毒性脑炎的传染性取决于病原体类型和传播方式。肠道病毒可通过粪便、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患儿在急性期排毒量较高,此时密切接触者可能被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多为个体潜伏病毒激活所致,通常不直接人际传播,但原发性疱疹病毒感染期间可通过亲吻等密切行为传染。部分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需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风险。
存在免疫缺陷的儿童或新生儿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等病原体时,可能发展为病毒性脑炎并具有传染性。母亲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时,病原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这类情况需对患儿实施严格隔离,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接触。
患儿确诊后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触患儿前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衣物需60℃以上高温清洗。发病后2周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体温正常且脑脊液检查转阴前不应返校。建议家庭成员接种相关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出现发热头痛症状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