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可以运动,但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但过度或不恰当的运动可能加重关节损伤。
病情较轻时,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慢走等对关节压力较小,可帮助维持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水中运动因浮力作用能减少关节负重,特别适合膝关节或髋关节受累者。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通过缓慢动作增强关节稳定性,同时避免突然扭转或跳跃动作。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短时间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时长和频率,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拉伸。若运动后关节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出现肿胀,需减少运动量并咨询医生。
急性发作期或严重关节变形时,需暂时停止运动并以休息为主。此时关节炎症明显,活动可能加剧软骨磨损和滑膜充血。仰卧位可减轻下肢关节压力,但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建议每天进行床上踝泵运动或直腿抬高等被动活动。使用护膝、拐杖等辅助器具可帮助分担关节负荷,疼痛缓解后再逐步恢复运动。
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需兼顾关节保护与功能维持,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日常注意控制体重以减少关节负担,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加重关节磨损的动作。运动时选择缓冲性能好的鞋子,寒冷天气注意关节保暖。若出现关节卡顿、畸形或夜间静息痛,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