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引发全身器官灌注不足。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大面积心肌坏死会直接削弱心脏收缩功能。患者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大汗淋漓,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治疗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再通,可选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注射用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严重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丧失有效射血能力。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需立即电除颤抢救。可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3、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可引起心肌弥漫性损伤,常见于柯萨奇病毒感染后。患者多有发热病史,逐渐出现气促、下肢水肿。治疗需绝对卧床,使用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辅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
4、心脏瓣膜病
急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或主动脉瓣狭窄失代偿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崩溃。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能明确诊断。危急时可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减轻心脏负荷,最终需行瓣膜置换手术。
5、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或应激性心肌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脏超声显示心室扩大伴射血分数显著降低。治疗需限制液体入量,使用注射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必要时考虑心室辅助装置支持。
心源性休克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000-1500毫升,采用低盐低脂饮食。监测每小时尿量,保持肢体适度活动预防血栓。康复期可进行缓慢步行等低强度运动,逐步改善心肺功能。出现胸闷气促加重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