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异常指标主要有血钙升高、肾功能异常、贫血、骨损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反复感染等症状。
1、血钙升高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质破坏导致钙离子释放入血,可能出现高钙血症。血钙升高可引起多尿、口渴、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意识障碍。临床需通过静脉补液、利尿剂或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降钙治疗。
2、肾功能异常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增高。异常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在肾小管可导致管型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必要时采用血液净化技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3、贫血
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多数患者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常低于100g/L,伴随乏力、头晕、心悸等缺氧症状。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如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严重贫血需输注红细胞悬液。
4、骨损害
约90%患者存在溶骨性病变,X线可见虫蚀样或穿凿样骨质破坏。常见于脊柱、颅骨、骨盆等部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治疗需使用双膦酸盐如伊班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疼痛明显时可联合镇痛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5、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
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峰,免疫固定电泳可鉴定IgG、IgA等类型。部分患者尿本周蛋白阳性。异常球蛋白升高可导致高粘滞血症,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血浆置换可快速降低M蛋白水平,靶向治疗如硼替佐米可抑制浆细胞增殖。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保持适度活动预防骨质疏松,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肾功能异常者需低盐低磷饮食。注意口腔清洁和会阴护理预防感染,定期监测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出现持续骨痛、发热或意识改变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分期等因素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