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患有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过敏原检测及医生评估。过敏性鼻炎主要由遗传、环境过敏原暴露等因素引起,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症状。
1、症状观察
过敏性鼻炎患儿常出现反复鼻痒,表现为频繁搓鼻或揉眼动作,伴随阵发性连续喷嚏,晨起或接触过敏原后加重。典型症状为清水样鼻涕,量多且持续时间长,与感冒的黏稠鼻涕不同。鼻塞多为交替性或持续性,夜间可能加重导致张口呼吸。部分患儿合并眼结膜充血、流泪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或伴有咽痒、咳嗽等咽喉部刺激症状。
2、诱因分析
症状发作与特定环境暴露相关是重要线索。常见诱因包括室内尘螨、宠物皮屑、霉菌孢子,以及季节性花粉等。症状在整理衣物、打扫房间、接触花草时突发,或于春秋季固定时段发作,均提示过敏性鼻炎可能。食物过敏较少引起单纯鼻炎,但可能加重原有症状。家长需记录症状发作的时间、地点及活动,帮助医生判断过敏原类型。
3、病程特点
过敏性鼻炎症状通常持续2周以上,且反复发作性特征明显。感冒引起的鼻炎多在一周内缓解,而过敏性鼻炎可能持续整个花粉季或常年存在。症状轻重呈波动性,脱离过敏环境后可自行减轻。部分患儿同时存在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或有家族过敏史,这些均为诊断参考依据。
4、体征检查
家长可观察孩子鼻腔黏膜是否苍白水肿,下鼻甲是否肥大,这些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体征。过敏性黑眼圈即下眼睑暗沉,以及鼻梁部因反复揉搓形成的横向皱褶,也是长期过敏的继发表现。但准确判断需借助前鼻镜或内窥镜检查,由医生评估鼻腔具体情况并排除鼻息肉等并发症。
5、医学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能明确过敏原类型,但需注意婴幼儿皮肤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持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或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能需进行鼻窦CT等影像学评估。确诊后医生会根据病情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颗粒等治疗方案。
家长应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使用防螨寝具,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以减少尘螨滋生。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可佩戴防护。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每日冲洗鼻腔,帮助清除过敏原。记录症状日记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滥用减充血剂导致药物性鼻炎。若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反复中耳炎或哮喘急性发作,需及时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