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环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输卵管炎,但操作不当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输卵管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原因有性传播感染、宫腔操作感染、邻近器官炎症扩散、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免疫力低下等。
1、性传播感染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可引发输卵管炎。这类感染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排尿不适,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上行感染输卵管。确诊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片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2、宫腔操作感染
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屏障,若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细菌可经宫颈侵入输卵管。典型症状包括下腹坠胀、异常阴道出血,可能伴随发热。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青霉素钠或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给药。
3、邻近炎症扩散
阑尾炎、盆腔腹膜炎等腹腔炎症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波及输卵管。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全腹压痛,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除治疗原发病外,可联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厌氧菌感染,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
4、产后感染
分娩或流产后宫颈口开放,胎盘剥离面成为细菌滋生温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表现为恶露异常、子宫压痛,可能发展为输卵管脓肿。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配合益母草颗粒促进宫缩排淤。
5、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等群体生殖道防御功能减弱,条件致病菌如支原体易引发慢性输卵管炎。症状隐匿但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治疗选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同时需控制基础疾病。
预防输卵管炎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宫腔操作后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预防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慢性患者可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定期复查输卵管通畅度,备孕女性建议进行输卵管造影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