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脱落通常与骨结合失败、感染、咬合力过大、口腔卫生不良、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种植体周围炎、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增加脱落风险,手术操作不当或修复体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种植牙不稳定。
1、骨结合失败
种植体与颌骨未能形成稳定的骨结合是脱落的常见原因。手术中骨量不足或骨质较差时,种植体难以获得足够支撑力。术后过早负重或骨愈合期间受到外力冲击,可能破坏新生骨组织。吸烟会显著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延迟骨结合进程。存在颌骨发育异常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骨代谢异常也会影响结合效果。
2、感染因素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晚期脱落的主要感染性疾病。口腔卫生维护不足时,菌斑堆积会引发牙龈炎症,进而破坏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急性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溢脓等症状,慢性感染则导致渐进性骨吸收。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需加强血糖监测和口腔护理。
3、机械应力过大
修复体咬合设计不合理可能造成局部应力集中,长期超负荷会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夜磨牙症患者产生的异常咬合力可达正常值的数倍,容易造成机械性松动。单颗后牙种植体承受的咬合力较大,若对颌为天然牙时更需注意咬合调整。
4、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患者颌骨密度降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长期留存率可能下降。未控制的糖尿病会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概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骨再生。这些患者需在病情稳定期实施种植,并加强术后监测。
5、技术操作问题
手术中备孔过热可能引起骨坏死,植入扭矩不足会影响初期固定。修复体就位不准确可能导致螺丝松动或折断。种植体角度偏差会改变应力分布方向,长期可能引发骨吸收。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降低此类风险。
建议种植牙后定期进行专业维护,每3-6个月接受口腔检查,使用冲牙器和牙缝刷清洁种植体周围。避免用种植牙啃咬硬物,夜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垫。控制全身性疾病指标,戒烟限酒有助于提高种植体长期稳定性。出现牙龈出血、疼痛或种植体松动感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