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和急性荨麻疹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和病因特点。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通常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等因素相关;急性荨麻疹病程短于6周,多由食物、药物过敏或感染等诱发。
1、病程差异
急性荨麻疹发作突然,持续时间通常为1-6周,多数患者在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部分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每日或间歇性出现风团和瘙痒。
2、病因特点
急性荨麻疹常见诱因包括海鲜、坚果等食物过敏,青霉素等药物反应,以及病毒性感冒等感染。慢性荨麻疹更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慢性疾病相关,约半数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抗体。
3、症状表现
两者均表现为皮肤风团和瘙痒,但急性发作时风团体积较大且融合倾向明显,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慢性患者风团通常较小且散在分布,部分患者伴有划痕症阳性等皮肤划痕现象。
4、治疗策略
急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为主,严重时需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慢性患者需长期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依巴斯汀片,难治性病例可能使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5、预后转归
急性患者去除诱因后多能痊愈,慢性患者约50%在1年内缓解,但部分可能持续数年。慢性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急性发作期需警惕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两类患者均需记录发作日记,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慢性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急性发作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